清河县县衙,夜色沉沉。
后堂中灯火通明,烛光摇曳,映得梁柱斑驳。
上首公案之后,清河县父母官梅县令端坐其上,案几上摊着一封加盖云溪县印信的公函,他正俯身细细端详,目光间不时闪过一丝欣慰之色。
那是云溪县县令亲笔所书的公函,言辞恳切,情意真挚。
信中首先盛赞清河县苏怀瑾,称其虽身处市井,胸怀社稷,日前于清河县内献策平抑粮价,令云溪百姓得以安稳度灾,其见识谋略,非凡庸之辈可比,此策一出,云溪人心安定,市情复稳,功莫大焉。
继而又提及,日前本县恩师返程途中偶遇苏怀瑾,苏生不吝所学,将防疫之法悉数相告,言之有理,条分缕析,恩师归郡后,立即将此法呈与本县,本县得以及早布置防范,虽成效尚未彰显,但其远识之谋,令人钦佩不已。
信末更言:“此人虽籍隶清河,却能心怀苍生,急人所急,本县上下感其德惠,特此致函,以申谢忱。”
”好,好啊……“
梅县令看罢信函,抚须微笑,眉宇间露出难得的舒展之色,作为清河县的父母官,辖下有人立下如此大功,于政绩、名声皆有裨益,他自然是脸上有光。
“想不到这苏怀瑾不但善谋良策,就连疫病也能拿出法子,实属大才呀!”
后续内容已被隐藏,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。
如果您已经是VIP会员,但还是看到这一段,请退出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