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

丹房内,炉火熊熊。

赤红的火舌舔舐着炉壁,将一室空气都炙得扭曲干燥。精纯的药气自炉顶的孔窍中逸出,盘旋升腾,最终交织成沉实的异香。

苏菀已将自己囚在这片香气之中整整三日。

丹道最重心静,分毫不能有差。

她试图借这严苛的法度,来规整自己那颗混乱不堪的心。

就像投入炉鼎的药材一般,她将杂念付诸烈火,将其尽数焚烧,祛除所有污杂,只希冀淬出一点澄澈。

只是炉火能炼得掉药材的杂质,却化不尽人心的魔障。

那夜的雨声。

他胸膛的温度。

还有那贯穿她后带来的撕裂与饱胀。

这些念头才是真正焚不尽的业火,日夜灼烧着她。

尤其是当看到林渐的脸时,那愧疚便如一块浸透水的湿布,紧紧复住她的口鼻,让她喘不过气。

林渐上次出关时,曾无意间提过一句自己心脉有隐痛。

为此,她耗费了许多积攒的宗门贡献,才从传功阁里换来半部《明灵镇心录》的残本手札。

她连夜捧读,将或可借鉴的几处关键窍要一一参详,悉心誊录于玉简之上。

又为此,她耗了数日心神,开炉炼制了一炉“一念护心丹”。

此丹对她自身修为无半分用处,却是为他冲关时护住心脉所备。仅得三枚,弥足珍贵。她小心翼翼地将丹药装好,放在他惯常清修的静室门前。

这桩桩件件,皆是赎罪。

她的温柔,便如同丹道中最讲究的“文火慢炼”,不求猛烈炽热,只求潜移默化地调和,企图用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来弥合两人之间那道无形却坚韧的裂痕。

可这倾尽心血的暖意,却只换来一盆兜头淋下的冰水。

林渐归来,只扫了一眼门口的玉瓶,语气平淡地说了句“有心了”后再无他话。

至于那枚承载着她无数个不眠之夜才录下的玉简,他甚至连看都未看上一眼。

“嗡——”

丹炉突地发出一声哀鸣,炉身微震。

苏菀回神,这才惊觉自己控火的指尖竟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。本该悠长稳定的灵力此刻已散乱如风中残烛,险些冲撞炉心,引得炉火一阵狂乱。

她骇得急忙撤手,死死攥紧拳头,才勉强止住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颤栗。

理智在脑海中厉声呵斥。

可她的身体,每一寸肌肤,每一缕神经,却在无比诚实地回味着罪孽带来的极致欢愉。

就在这时,一道声音毫无征兆地穿门而入,温润如玉,却又凉如初冬的风。

“阿菀,师尊今日修行已毕,心情不错,召我二人前去请安。”

是林渐。

苏菀整个人僵在原地。

脑海中那些翻滚不休、带着温度的画面仿佛真被这阵凉风吹过,瞬间凝固,而后寸寸碎裂,沉入识海深处。

她深深吸了一口气,将所有混乱的心意尽数碾碎,吞回胸腔。

眼睑垂落,长睫投下一小片安静的阴影。

再掀开时,那双眸子里的迷茫、痛楚、乃至隐秘的悸动都褪得无影无踪。只剩下被精心雕琢过的温婉与柔顺,再不见半点鲜活。

“好,”她轻声开口,平稳得没有一丝涟漪,“我这就准备。”

……

丹霞峰顶,峰主施浅容的洞府雅致清幽,隔绝尘嚣。

刚一踏入其中,那股混杂着陈年丹香与清苦灵茶的味道便弥散开来。

“阿菀,快过来,让为师好好看看。”

施浅容看上去不过三十许人。

青丝如瀑,松松挽了个望仙髻,只以一根古朴的沉香木簪固定。

身着一袭烟霞色的广袖道袍,料子是峰内独有的“流霞绡”,如雨后初晴的天际,淡雅至极。

她面容清丽,肤光胜雪,仪态间有一种近乎“静止”的端庄。

只是那双本应顾盼生辉的眸子却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暮气,令她周身都萦绕着若有若无的哀婉。

在苏菀眼中,师尊坐在那里,便自成一幅画卷,时光依旧,只是色彩已然淡去。

她一见到苏菀,便亲切地拉过她的手,引至身侧坐下,嘘寒问暖,眼中的喜爱与疼惜不似作伪。

林渐则侍立在一旁,含笑看着这一幕师徒情深,适时为二人斟上茶水。

他每一个举动都恰到好处,滴水不漏,完美地演绎着一位体贴恭顺的晚辈,以及一位情深意重的道侣。

“看到你们这般,”施浅容轻抚着苏菀的手背,目光有些涣散,仿佛穿透了他们,望进了过往,“为师就不由得想起,当年我与你们师公……”

她唇角漾开一抹极温柔的笑,像是沉浸在醒不来的旧梦里。

“他那个人,便像如今的渐儿一般天资卓绝,风华盖世,却愿意把最好的都先紧着我。”

字字如针,悄然扎在苏菀心上。

她恰到好处地垂下眼帘,掩去了眸中一闪而过的刺痛。

随后微微侧首,露出一截白瓷般脆弱的脖颈。

声音轻柔得仿佛一触即碎:“师尊与师公鹣鲽情深,素来是弟子心中最为钦羡的模样。”

她口中吐露着最虔诚的向往,胃里却因这虚妄的言辞翻涌起酸涩的苦水。

施浅容眼中的薄雾似乎被这话吹散了些许,漾开由衷的欣慰。她怜爱地握紧苏菀的手,声音放得更柔,分量却更重了:

“阿菀,你要记住,渐儿这样的天骄,道心重于一切。而你,就是他的道心。你的安稳,便是他的坦途。”

这句饱含关切与期许的话语,却像一道无形的绳索,死死勒住了苏菀的雪颈。

洞府内馥郁的丹香与茶气,也在此刻失去了所有气体该有的属性。

它们变成了黏稠的浆液,从四面八方灌入了她的口鼻。

每一次吸气,都像是将一块湿润的棉絮用力地塞进自己的喉咙,直至再无一丝缝隙。

她不得不在袖中将指甲更深地掐进掌心。唯有这尖锐的、真实的痛苦,才不会让自己在这善意构筑的海洋里,无声地溺毙。

可这份痛楚并未让她蹙眉,而是换成一抹自颈侧攀上脸颊的病态浅绯。

苏菀抬起头,眸子里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光。那光泽将她的神情映照得无比动人:三分是受宠若惊的羞怯,七分是担此重任的决然。

施浅容的目光愈发温柔,像是陷入了某种甜蜜的回忆。她小心翼翼地从储物镯中捧出一只古雅的锦盒。

盒盖开启,一泓月华般的清辉流溢而出。

盒中静卧着一对玉佩,质地通透,几近透明。

佩上比翼双鸟的纹路栩栩如生,灵光内敛,一望便知是经年累月精心蕴养的珍品。

“这是为师与你师公当年的信物,”她不由分说地拈起其中一枚,亲手为苏菀系在腰间,“如今便传予你们二人。定要好好的,莫要辜负了这份心意。”

那分明该是温润生暖的玉佩,在触及苏菀腰际时却是一阵刺骨的冰寒。

那寒意如同一条蛰伏许久后苏醒的毒蛇,阴冷而执拗地向她丹田深处蜿蜒钻去。

“叮——”

一声轻响,玉佩与令牌相碰。

清脆,悦耳。

像极了锁扣合拢的声音。

眼前是师尊那慈爱的期许。

身侧是道侣那无懈可击的“深情”。

两道目光,如同两面烧得通红的铁壁自左右合围,将她牢牢挤在中央,再没有可以闪躲的余地。

这无疑是一场盛大而完美的傀儡戏。

而她,正是戏台中央那个被丝线牵引的主角,连唇角的笑意都被拿捏得精确无误,完美扮演着那个温顺知恩、名为“苏菀”的角色。

于是她将目光转向自己师尊,眼眶微微发红,继而起身盈盈下拜,激动的嗓音里带着哽咽:

“弟子……定不负师尊厚望,必倾尽所有,护持师兄道途周全。”

她演得太真,太投入。

真到她生出几分恍惚,这满腔的激荡与将落未落的泪,究竟是为戏中人那光芒万丈的未来,还是为戏外这个再无归途的自己。

……

离开洞府时,午后的天光正盛,暖洋洋地泼洒下来,却丝毫照不进苏菀心底的阴霾。

“阿菀。”

林渐的声音里难得地带上了一丝真切的笑意。他停下脚步,伸出手为她理了理鬓边的一缕碎发。

“你今日做得很好,师尊很高兴。”

那一刻,仿佛有暖风吹拂。

苏菀心头那些关于丹药与玉简而积攒的委屈,竟真的被这罕见的温和驱散了几分。

一丝可悲的妄念,开始试图钻破她心头那层厚厚的冻土,探出头来。

然而那点虚假的暖意还未在她的心口焐热,林渐的下一句话便恢复了素日的平淡与理所当然:

“正好,我修行急需一批年份最足的『霞衣兰』。药事堂的存货,品相实在不堪入目。你亲自去一趟药园,为我挑选最好的送来。此事唯有交予你,我才放心。”

此话一出,那一点绿意还未及看清天光,转瞬便被一场霜雪覆盖。

迸裂成灰。

“是,师兄。”

她柔声应下,面上依旧是那副温婉模样。

这具名为“苏菀”的傀儡,再次给出了最正确的反应。

可当那个“是”字落下的瞬间,这道寻常的指令在她心中被重新锻造成形。

它不再是缚身的锁链。

而是变成了一把由她亲手握住的钥匙。

一把能助她暂时挣脱这座华美的囚笼,去见那个能证明她尚且“活着”的人的钥匙。

就在方才那片被霜雪冻毙的死灰之下,一股因绝望滋生的暗火悄然升腾。

领了林渐的“差遣”,苏菀步履平稳地走下丹霞主峰。

“霞衣兰”。

这是她的借口,也是她的路引。

来到药园的西侧后,她并未立刻上前,而是借着“仔细挑选品相”的名义,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蹲下身。

指尖在霞衣兰丝缎般的花瓣上虚虚拂过,目光却早已穿过身前这片绚烂,牢牢定格在远处唯一的焦点上。

暖阳下,那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他正在专注地为一株灵植松土。

只是那双手——

她记得它们在不见天日的地牢里刨开烂泥,只为寻得一截能续命的草根;

也记得它们在血肉横飞的争斗中攥紧成拳,把那些同样挣扎求生的性命砸倒在地;

更是在那个雨夜里,感受过它们复上肌肤时的灼烫与蛮横。那股力道很大,像是要将她这捧被雨水打湿的雪,摁回骨子里。

而此刻,那双手却只敢用指腹拨开压在嫩芽上的一小块碎石。

动作舒缓,仿佛是在拆解一件世间最精密的物事,唯恐一丝一毫的偏差,会惊扰了尘埃,折断了绿意。

这垄亩间的朴实,与山巅上的虚妄,形成了最残酷的对比。

苏菀就这么静静地看着。

那颗被言语和目光凌迟了一整天的心,终于得到了片刻喘息。

她的视线,就那么顺着他的指尖落了下去。

只一眼,气息便为之一滞,堵在喉间不上不下。

那并非什么仙葩奇珍,也算不得灵药宝材,不过是阡陌之间最最寻常,寻常到连刚入门的弟子都懒得多看一眼的野植。

叶生锯齿,茎走铁筋,扎根于瘠土,向死而生。

“铁骨草”。

这三个字就像是一根冰冷的铁签,毫不讲理地刺穿了苏菀神魂外的壳,顺便捅开了那扇她以为早已锈死的门。

于是眼前那片明媚便淡了,耳畔那阵暖风也寂了,鼻尖萦绕的花香更是散得一干二净。

整个世界仿佛被抽去了所有色彩与温度,只余下一片荒芜的灰。

阴寒理所当然地从骨殖里渗出,裹着经年不散的血腥与腐朽之气,再度占据了她的呼吸。

比这冷意与朽气更真切的,是另一种烙在舌根上的味道——泥土的腥气,与草茎被齿间碾碎时迸发出的苦涩。

那滋味此刻正从记忆的深渊缓缓浮起,在舌苔的表面寸寸蔓延。

苏菀如何能忘,又如何敢忘?

刹那间,喉间上涌的是草根的腥苦,指尖所触也尽是地牢墙角那刺骨的阴湿。

光影幢幢,恍如隔世。

她看见自己将好不容易寻来的草根小心地拗成两段,然后将明显更长、更粗壮的那一截,递到身后那个瘦小伶仃的身影嘴边。

她的声音早已被饥饿与寒冷磨损得不成样子,可吐出的字眼却仍尝试着挤出一点温软的意味。

“一起吃……”

顿了顿,她看着那双在黑暗中亮得惊人的眸子,一字一句,如同订立一个神圣的约定。

随后,苏菀听见了那个声音。

不,不止是听见。

是她自己的喉头泛起一阵熟悉的干涩;是她的唇瓣正在无声开合;是埋葬在脑海深处的印记,正借着她现在这副身躯,将每一个字音重新从齿缝间吐出来。

“一起活下去。”

这五个字,既是她于绝境中求活的浮木,也是她此后拼命想要掩埋的碑石。

因其为真,故而沉重。

这份沉重,成了那柄悬顶的重锤。

今时今日,它终于砸了下来。

不偏不倚,正中她这些年穷尽心力所粉饰出的太平与安稳之上。

“咔嚓”一声——

镜花不再,水月成空。

裂痕如蛛网般悄无声息地爬满心台。

透过这面行将破碎的镜子,苏菀再回首去看:

峰主的期许之下,是慈爱的枷锁;林渐的信赖,是冰冷的恩赐。

还有这丹霞峰内的身份,这满山弟子艳羡的目光……

过往种种,都像是褪了色的残山剩水,于眼前层层剥落,显露出内里荒唐的底子。

她一直以为,自己早已走出了那座地牢。

到头来才发现,不过是从一座有形的牢,换进了一座无形的牢。

饮鸩为浆,竟以为甘甜。

画地为牢,竟也以为那就是归宿。

而那腐草间相依为命的苦楚,与眼前这少年沉默着呵护新绿的身影,才是她贫瘠的生命里唯一真实的东西。

一念至此,先前眼中残存的惶惑与畏怯顷刻便散得干干净净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决然的孤勇。

纵使前路是刀山火海,万丈绝壑,她也要去寻他。

那一点真意,总得亲手握住,才不算辜负这颠沛流离的命途。

……

黄昏时分。

天边的残霞正无可挽回地沉寂下去,如同燃尽的薪火,终是化作了冷灰。

余幸拖着身子,在田埂上踩出一个又一个深浅不一的泥印。疲累像是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的,沉甸甸地缀着他的每一步。

路的尽头,是那扇孤零零的柴扉。

那算不上家的地方,现如今却成了茫茫间他仅有的归处。

然后他看见了苏菀。

就在门檐投下的一小片阴影里,她静静地立着,仿佛已陪着渐浓的暮色等了很久很久。

余幸收住脚步,那只准备推门的手也凝在半空。

她还是穿着那身丹霞峰的弟子服,料子很好,裁剪也合身,与这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。

可不知为何,当天边最后一缕余晖落在她肩头时,那股属于云端的疏离与矜贵竟都淡去了,只余下一片安静的温柔。

褪去了所有刻意的伪装,她便只是她。

宛若一株于晚风薄暮中悄然绽开的净莲,不惹纤尘。

余幸看着,只觉得心口某个地方被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,随即泛起一阵绵密的疼。

但他没有动。

甚至连眉梢都未曾牵动半分,唯有那双看惯了泥土草木的眼睛瞬间深沉了下去。

他的目光如夜枭般扫过四周摇曳的灵植,本能地确认着是否暗藏窥伺。

似乎是看穿了他这细微动作下的含意,阴影里的苏菀轻声开口,声音被晚风送了过来:

“放心,我已用灵识探查过,方圆十里,并无旁人。”

话音落下,天地间重回寂寥。萧萧之声中,仿佛只剩下他与她。

直至此刻,那股被他用理智死死锁住的狂潮才轰然破闸。

他想问很多事。

想问她为何而来,想问丹霞峰上是否出了变故,想问她这几天过得好不好。

可千言万语涌到嘴边,终究只唤出两个字:

“菀姐……”

只此二字,便仿佛抽空了余幸全身的力气,再也说不出其他。

苏菀没有回答,只是缓缓抬起头。

夜色愈深,她一双眸子似被天河之水洗过,亮得惊心动魄。眼底再找不见往日的躲闪与温顺,只余一片澄澈的坦然。

“阿幸。”

她唤他,声音不大,却一字一槌,敲在心上。

“我,能进去坐坐吗?”

木屋内,一灯如豆。

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,投在斑驳的墙壁上,将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烛火明灭,人影也跟着摇晃、交叠,犹如两个想要靠近却又充满犹疑的魂魄。

相对而坐,一时无言。

空气像是凝固了,深重地压在肩上,比说出一万句话还要累人。

“我……”

“我……”

声音同时响起,又在触碰到对方的刹那齐齐湮灭。余下那一点未尽的尾音,像一缕烟,飘散在逼仄的空间里。

苏菀的嘴唇动了动,似乎想说什么,或是笑一笑。

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能做到。

她垂下眼帘,避开余幸的目光,只专注地盯着桌面上那簇跳动的烛火。

声音轻若梦呓,仿佛是怕惊动这屋内的尘埃,又或是怕惊扰到那个被她深埋于心的过往。

“在你被带走之后……”

她停顿了很久,像是在积攒力量。

“我就逃出了那个地牢。”

然后,她开始讲了。

声线平直,没有起伏,仿佛在读一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卷宗。

可余幸却看得清楚,她那双清寂的眼瞳里分明映着一盏灯火,里面跳动着亿万点惊惶的星屑。

她讲那场挑选。讲那些人是怎样如牲口般被圈在一起,然后被决定谁能活,谁该死。

她讲自己是如何踩着尚有余温的同伴尸体,在那条分不清是泥浆还是血浆的窄道里,一寸寸地往前爬。

她讲后来在山林里的日子,如何像孤魂野鬼般,在每一个日夜里躲避着所有活物。

她讲到,当她以为自己终于要死了的时候,如何遇见了那个人。

那个从天而降,白衣胜雪的人。

“是林渐师兄救了我。”

苏菀吐出这个名字时,语调中有感激,也有蚀骨的疲怠。

“他给了我丹药,让我活命。给了我干净衣衫,让我蔽体。给了我丹霞峰弟子的身份,让我有家。”

她一字一句,像是在清算一笔烂透的旧账。

“他还给了我一个重新活在光下的机会,一个名为『新生』的恩赐……”

当说到“恩赐”二字时,苏菀眼中没有光彩,只有一片空茫的死寂。

“他救我,不是什么慈悲。”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可笑的事情,“他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活物,他需要的是一尊合心意的泥胎塑像——身世清白,来历干净,对他怀着救命之恩,永远不会背叛。”

“所以,那个从魔教中爬出来的我,必须死。”

她抬起眼,目光穿透跳跃的烛火,直直地看向余幸。眼眶红得吓人,却没有一滴泪落下来。

“开始的时候,我不敢认你。”

“我怕。我怕你一开口便会将所有的一切都打回原形。我怕那个我用尽力气才埋进土里的过去会重新爬出来,将我好不容易得到的安稳嚼食得一干二净。”

“我更怕……”她的声音开始发抖,像是在和喉咙里的酸涩做着对抗,“会把你也一起拖回那个地狱里。”

“可是阿幸……”

那一声带着浓重鼻音的哽咽,终于再也无法抑制。

“……我忍不住。”

那句破碎的低语,深深烙进了余幸的心底。

“哔剥”一响,灯芯突地爆开。

墙上那道静默的身影也随之剧烈地颤了一下。

紧接着幽寂落了下来,重得像块铅,将这小小的木屋塞得密不透风。

苏菀只是望着对面的少年,等着他给出自己的判词。

可余幸始终低着头,昏黄的火光在他脸上切割出明暗难辨的沟壑。唯有搁在膝上的双手攥得死紧,指节已是毫无血色的惨白。

过了许久,久到苏菀觉得自己的心跳都要停了。

少年终于抬起了头。

他想扯出一个让她安心的表情,可是嘴角竭力上扬的结果,却是一道比哭还要难看的弧度。

“菀姐,别怕。”嗓音艰涩得像是在沙地上拖行,“你看我,不还好好儿的吗?”

“我没你想的那般惨……”

他的语速很慢,像是在斟酌每一个字。

他说他因为“根骨尚可”,被一个魔教长老“拣”了去,承纳百药,以身试毒,唤作“药人”。

他将那些药力在经脉中如何奔突冲撞、焚筋煮骨的苦楚说得轻描淡写,仿佛那具承受一切的身躯并非属于自己。

苏菀静静地听着,目光却如医家切脉,落在他强作镇定的神情上,更落在他那只下意识反复摩挲着丹田的手上。

药人?

丹霞峰的典籍中,对“药人”的记载详尽无比。凡试药者,药毒必在脉中留下痕迹,经久不散。

可那绝不该是……绝不该是她曾在他气海丹田处探得的那枚魔印。

那魔印阴冷邪诡,却又霸道地与他的气血纠缠共生。

那根本不是试药留下的残秽。

而是视他为禁脔的印记。

余幸的叙述仍在继续。

他将那段不堪的往事,笨拙地包装成了一段“被迫辅助魔教前辈修炼”的说辞,小心地绕开了所有真正关键的字眼。

关于“炉鼎”,关于那个女人。

然而他说得越是云淡风轻,苏菀的心便越发往下沉。

她看着他。

看着这个曾与她相濡以沫的少年,此刻正用一套天真的谎言,试图在她面前拼凑起一点早已支离破碎的体面。

可他根本想不到,他言语间隙那闪过的屈辱与黯然,远胜任何直白的真相。

那是这世上最锋利的刀子。

一刀一刀,凌迟着她的心。

余幸还在往下说着。

一只手伸了过来,冰凉的指尖轻轻按在他紧绷的手背上。

这个突兀的动作让他瞬间断流。

“阿幸。”

苏菀的声音响起,轻易地就穿透了这满屋的沉闷空气。她的眼睛像两泓看不见底的深潭,就那么定定地看着他。

“看着我。”

那不是请求,是命令。

余幸的视线被迫与她交汇。

“地牢里的草根,”她问,语气平静得像在确认一味灵药的性状,“是什么味道?”

余幸怔住了。

那个他精心编织的故事,连同那些用来粉饰的言语,在这一瞬间悉数崩塌,只剩下停留在舌根上的记忆。

“苦的,”他本能地答道,“带着土腥味。嚼久了,整条舌头都是麻的。”

话音落下,他看见苏菀的眼中迅速蒙上了一层水汽。

但她笑了,笑得那般了然,也那般令人心碎。

“你看,”她低声说,指尖微微用力,按住他那只下意识想要抽回的手,“连那种东西的味道,你都记得这么清楚。”

她顿了顿,目光像是要把他整个人都看透。

“所以,别再骗我了。”

她终究还是没有问出关于“炉鼎”的事,只是那么看着他,眼神便说明了一切。

她看穿了用谎言筑起的堤坝,也看见了那个藏在围墙后满身伤痕的他。

然后,她接住了他。

在这一刻,世间所有言语都显得廉价而可笑。

余幸心里那根绷了很久很久、久到已经嵌进血肉里的弦,终于“啪”的一声断掉了。

他猛地低下头,把所有表情都埋进光线照不到的阴影里,双肩开始不受控地颤抖。

苏菀没有言语。

她只是握着他的手,握得很紧。

任由那压抑了太久的低咽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间回荡。

烛火依旧在跳动,将两道相互靠近的身影温柔地融为了一体。

再也分不清彼此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

猜你喜欢